“2021年銀行業普及金融知識萬里行”
活動將于2021年6月1日正式啟動,
“守護您的安全 暢通金融消費”
為活動口號,
旨在聚焦老年客戶,宣導適老服務,
為廣大金融消費者普及防范電信網絡詐騙、
個人信息保護、支付安全、
理性消費等金融知識。
掌握金融小知識,提高防風險技能,
守住我們的“錢袋子”。
一起來跟我們學習吧!
如何保護個人金融信息安全?
● 切勿把自己的身份證件、銀行卡等轉借他人使用。
● 在日常生活中切勿向他人透露個人金融信息、財產狀況等基本信息,也不要在不明網站或APP上填寫個人身份信息和交易認證信息。
● 盡量親自辦理金融業務,切勿委托不熟悉的人或中介代辦,謹防個人信息被盜。
● 提供個人身份證件復印件辦理各類業務時,應在復印件上注明使用用途。
● 不要隨意丟棄刷卡簽購單、取款憑條、信用卡對賬單等,對寫錯、作廢的金融業務單據,應撕碎或用碎紙機及時銷毀,不可隨意丟棄,以防不法分子撿拾后查看、抄錄、破譯個人金融信息。
● 不要輕信來歷不明的電話號碼、手機短信和郵件。
如何防范電信網絡詐騙?
●保護好個人身份證和銀行卡信息,保管好不用的復印件、睡眠卡、交易流水信息。
●網上銀行操作時,最好手工輸入銀行官方網址,防止登錄釣魚網站。
●輸入密碼時,用手遮擋。
●密碼要設置得相對復雜、獨立,避免過于簡單,避免與其他密碼相同,定期更換。
● 開通賬戶動賬通知短信,一旦發現賬戶資金有異常變動,立刻凍結或掛失。
● 不隨意連接不明公共wifi進行網上銀行、支付賬戶操作。
● 單獨設立小額獨立銀行賬戶,用于日常網上購物、消費。
如何防范網上支付風險
01
網上支付安全隱患:
● 支付密碼泄漏。一旦攻擊者通過某種方式得到支付密碼,就可以輕易冒充持卡人通過互聯網進行消費,給持卡人帶來損失。
● 支付數據被篡改。在缺乏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情況下,攻擊者可以修改互聯網傳輸的支付數據。例如,攻擊者可以修改付款銀行卡號、修改支付金額、修改收款人賬號等,達到謀利目的。
02
網上支付密碼被破譯的常用手段:
● 騙取手段。攻擊者可采用“釣魚”方式達到目的,具體方式有假冒網站、虛假短信(郵件)等。
● 支付終端截取。攻擊者可以在持卡人電腦上發布惡意軟件(如木馬軟件),這些軟件能在持卡人輸入支付密碼時悄無聲息地捕獲,并偷偷發送出去。
● 網絡截獲。攻擊者在支付終端和其它網絡設備等節點通過智能識別和密鑰破解手段得到支付密碼。
● 其它途徑獲取。攻擊者趁持卡人不注意,在銀行柜臺、ATM或POS終端記下持卡人的支付密碼。
03
防范網上支付風險小常識:
● 識別假冒網站。持卡人需要確認支付頁面網站域名的真偽。
● 虛假短信(郵件)相對假冒網站而言更易于識別。持卡人在收到任何與銀行卡、支付有關的短信后,應確認短信發送者的真實身份或短信內容。
● 不要設置簡單的密碼。如不要采用類似“123456”的簡單數字組合、自己或親人的生日信息、電話號碼。此外,還要注意支付終端的安全性,如不要在公共網吧進行網上支付。
● 支付密碼要具防攻擊、防竊取能力。持卡人進行網上支付最好選擇采用數字證書安全機制的支付方式。
精彩評論 共 0 條
請先登錄后發表評論~